文化交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文化交流 >

评石论艺 文蕴深厚――七论福州人“贵石溅玉”之文化传统

来自:未知   发布者:余斯伟   发表于:2017-10-18 14:25   点击:

       “言评石艺功无量,阔论千秋有妙章。众哲刀开兴业路,群贤毕至石运昌”是改革开放以来,福州市文化人推动寿山石文化理论研究向前发展的写照。这种优秀的文化传统当是福州“贵石溅玉”的一种客观反映。这种传统自宋代以来一直延续到现在。
       千百年来,福州的文人骚客,乡贤里人的评石论艺情况从末间断。宋时,大理学家黄干、状元梁克家等文人早与寿山石结缘。黄干的《寿山》:“石为文多招斧凿,寺因野烧转荧石。世间荣辱不足较,日暮天寒山路长。”传颂至今,家喻户晓。明代,福州才子谢肇淛、徐火勃、陈鸣鹤等游北峰寿山,留有《游寿山寺》诗文。清初,有高兆、毛奇龄的前后《观石录》,似日月双璧悬照于石坛。后有来榕文人朱彝尊、查慎行、黄任等众多赞颂寿山石的诗文面世。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许多文人学者深入产地调查研究,出现了梁津的《福建矿务志略》、龚纶的《寿山石谱》、张俊勋的《寿山石考》、陈子奋的《寿山石印小志》等,将谈石论艺的乡土文化传统传继了下来。
       改革开放后,寿山石文化活动与理论研究,更是高潮迭起,如日中天。1984年5日,福建省文联主席万里云出任“寿山石诗会筹委会”主任委员,当时福州市27位老诗人和海内外诗人联袂咏唱寿山石的情景,被乡土作家王植伦记录在《寿山石缘》一书中。会上篆刻家周哲文的诗文唱出福州文人的心声:“寿山珍石世名高,治篆深渐频奏刀。为使高材资广用,曾陈管见献筹操。艺人妙手工成宝,国际舆情誉足豪。春日结伴来胜地,酣歌岭上起松涛。”
       在评石论艺的历史进程中,福州文人不断从“讲论辨识”、“标榜风雅”中走了出来。潘主兰先生在《寿山石刻史话》中,开拓了以工艺品实物为观察研究对象的学术新路,他论述的寿山石雕艺术的现代取向和发展道路,对培植和繁荣寿山石文化产业市场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的学生方宗珪在1982年10月出版了《寿山石志》,更是深化了寿山石文化理论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是本具有学术性、历史性、知识性、实用性的百科全书。他的学术研究定位和审美价值取向,为参评国石和振兴福州市民间工艺提供理论依据与支撑,同时向世人展示了福州市文化人心中的传统思维走向与“贵石溅玉”的思想感情。
       在北峰工作多年的乡土作家王植伦对寿山石文化极有研究。他的《寿山石缘》和《寿山石文化》已成为寿山石文化的经典书籍。他曾说:“没有历代文化人的参与,寿山石将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寿山石,充其量只是工业用途的一种矿石,甚至还默默无闻地沉睡于山峦深底。是历代文化人洗其尘土,现其灿烂,揭其灵性,赋以观念,其亲康美,怀其志趣,写其艳丽,广为传播。”福州历代文化人在推动“贵石溅玉”的过程中,真是发挥了有目共睹的重要作用。
       1999年8月,在第一次参评国石活动召开的“中国国石研讨会上,福建省代表团向大会提交了论文多达20篇,占全部论文的42%。在展览室中展出各种寿山石论著多达65种。在四次参评国石过程中,福建代表团提出的“开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底蕴深厚、文化氛围热烈”的评比标准被大会采纳。在1999年至2008年四次参评国石活动中,产地晋安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寿山石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寿山石文化理论和研究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时期,各个寿山石企业和各种寿山石文化艺术协会的活动十分活跃,寿山石雕展览及相关艺术评比、演出层出不穷。许多报刊杂志连篇累牍地刊载寿山石文化艺术活动的信息文论,出现了《寿山石》、《寿山石沙龙》等专业杂志刊物,有关寿山石的诗歌、歌曲、歌舞、电视等文化产品层出不穷,寿山石文化呈现着空前繁荣的景象,以至于在以后的福州市和福建省十名片的投票活动中,为寿山石投票的人数多达十多万人次。福州人“贵石溅玉”的文化传统再次得到证实与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