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满怀又清白传家 ——访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郭卓怀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石卿以他独特的雕刻技艺,为寿山石雕史留下了许许多多浓墨重彩的艺术作品。
郭老的作品往往集诗、书、画、篆为一体,充满了浓郁的文化内涵。
最近笔者在采访郭卓怀父子时,有幸见到郭老留下的两件墨宝“春风满怀”与“清白传家”。
细细品读这两件墨宝,笔者的心一下子豁然开朗。
正是因为有这两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使郭老一直踌躇满怀又清白做人,经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和不凡的人生阅历而攀上艺术的巅峰,取得了骄人伟绩!
这两句箴言,也是郭家传家的家训、家风,郭老身体力行,他要求自己的子女也一样如此!
笔者询问卓怀先生,“白羽”两字艺名?
卓怀先生说:“每人号名,都要有自己的思路。‘白羽’我有两个用意,一是,牢记我爸留下的‘清白传家’的寓意,‘白羽’也就是清白之意,要清白做人,要做到清白友善。二是,我把自己比作一片羽毛。羽毛虽轻,但要想飞起来,一个要靠自己的努力,动力,另要靠博采众长,靠大家的力而托起来。
他说,就像我把自己的工作室,起名为“怀德轩”是一样的道理。德是做人,自觉问心无愧。怀是抱负,怀是动力。
以上都体现了他们郭家的家风!
他说,我父亲对我的要求是如此。我对我的孩子也一样的要求。我的儿子郭俊杰,他也继承我们的衣钵,醉心于寿山石艺。他为自己起的艺名为“安之”,即“淡泊安之”之意,同样传播“清白做人”之家风!
既讲怀德,也含怀才。而要才艺卓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
郭石卿先生是1979年退休。新中国解放以后,郭先生基本是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到他退休时,他的退休工资才40多元。
石卿先生早年追随寿山石雕老艺人林友竹学艺,由于自己的勤奋努力,为自己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1979年退休后,他才重操旧业。开始,他主要为人加工石章。一方石章加工费才3元钱。
郭老79年底退休,卓怀就补员福州脱胎厂当学徒工同样当学徒工,卓怀想,倒不如跟父亲学石雕技艺。刚好,父亲为人加工薄意石章,也需要人根据线描的勾勒,进行剔底分层。还有,父亲有的刻圆雕作品,卓怀也正可通过修光工序学习雕刻技艺。
1980年,郭卓怀就开始跟父亲学习手艺。而后他又申请停薪留职,专心于雕刻寿山石。
父亲对卓怀要求十分严格,郭老平常对卓怀的手艺几乎全是批评。这令卓怀心生疑虑,怀疑自己是不是这块料子,能否学成正果。有时他曾萌生打“退堂鼓”的念头,想继续回脱胎厂从事漆艺工作。
事态的扭转还得说到2000年末,经由一位同行朋友的推荐,接连参加了两场全国性工艺美术作品展并评奖,结果卓怀成果颇丰。这令他有了继续学艺的信心。最后,他坚持了下来,继续努力学习雕刻技法。并努力学习父亲对不同色相,不同纹理的石头的设计处理的能力。
父亲非常推崇前辈薄意大师林清卿的雕刻技法。父亲还以清朝“三希堂画谱”为模本,丰富自己的石雕艺术。
父亲教导他说,艺术源自生活,作品都是自己心声的反映。虽然我们雕刻的题材,多反映传统题材的内容,但要有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
郭老不喜欢卓怀过早地把自己的作品刊登于各个报刊上。直到1992年,卓怀先生才第一次在《寿山石雕百字集》上刊登自己的作品。作品《一气图》刻划的一对长寿之老者,各拿着长烟斗,同吸共呼,相互回应的生动场面。
父亲要求他创作的作品,要反映出作品表现对象的内心活动。如,作者创作《读经》作品,看那长老手捧着无字真经,却读得心领神会,如痴如醉。他认为人物圆雕作品之精华,贵在如何传神。这件作品完成后,郭老才罕见的表扬他说,这才像是我的作品风格!
《读经》黄枣冻石 白羽作
可见一件作品要想得到郭老的赞赏,是多么的不容易!要集多少年之功!
多年来卓怀创作的作品,要求自己提高达到文人收藏的水平,要摒弃匠气,要是自己心灵的反映与寄托。
郭老还要求他,在作品中,要力求结合经典又概括的文字来补充反映自己的心灵活动或作品所要呈现的场景内容。
卓怀先生曾介绍他父亲的一件故事,让笔者深为感怀。
郭老曾由于患糖尿病,医生忠告他不能喝酒。他有次憋不住,又喝了一些酒。而就是这么灵验,他的血糖就串了上去。这下,郭老只好禁酒了。但向来好酒的他却因此勾起了创作灵感,于是他顺手拿来一方印章在其顶上利用俏色,刻一颗田螺与两枚香菇,还在印章的正面,落款曰“瓮有酿,则可矣”。这件作品不仅让郭老的思酒之情溢于言表,更体现出郭老由心而发的创作思路,是真真切切的生活写照。
斗转星移,这枚印章卖出已有十数年光阴,但前不久郭老的孙子俊杰却又从一位收藏家的手中收了回来。 此后,白羽父子凡是遇到有郭老文字落款的作品,都努力赎回来。以资回顾并研究郭老的创作理念。
而白羽自己也努力把创作中深有感怀的文字刻于作品之上。如《何等自在》作品,作者就在作品的背面,刻上“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的打油诗。这件作品,雕刻的是那么地慈眉善目,笑容可掬。再加上那首富有人生哲理的打油诗,更显得浓郁的文化气息,耐人寻味。
在日常生活中,白羽先生非常疼爱自己的两个小孙儿,经常与他们一起玩乐。而在创作中,也喜欢创作相关儿童题材的作品。并努力从儿童心灵上来反映他们天真、可爱、求知的精神面貌。如,他创作的《人之初》组雕中的《我在哪里》、《甜甜》、《咦》等都生动表现了儿童少不更事、天真无邪的方方面面。
相色,取巧,也是每个石雕艺人的基本功。从《窥篓》作品,可看出白羽大师的扎实的造型艺术与相石的功底。作品是小,只有6.5x4.2x2.5cm。作者却刻划了一位渔翁,窥视篓中自己捕获的鱼儿。而将老者的头包、鱼篓、水浪、岩石、烟袋,还有背后的斗笠等俏色都处理的惟妙惟肖,又毫不牵强。更把人物的神态表现的入木三分。
因此,白羽先生说,对艺术家而言,什么是硬道理?收藏家、市场对你的认可就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