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在花鸟鱼蟹艺术 氛围中的雕刻大师陈桂明
在去年秋天的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笔者来到福州亭江镇的一个小山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件正在雕刻着的硕大的福州寿山芙蓉石作品“海底世界”。
只见一丛丛珊瑚树中,一群鲷鱼迎面而来,它们相互争先恐后地追逐着。它们给人以强烈的动感!随那鲷鱼而来的还有石斑鱼、黄鱼、还有那飞鱼……。
为了体验观察什么是“飞鱼”,更为了去探索神秘的海底王国。前年夏天,大师在朋友的帮忙下,来到我国的西沙群岛。站在艇上,突然听到海面上啪啪作响,一条条黑白相间的鱼,啪水而过,竟然能飞三、四百米之遥!大师的心震撼了,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在永兴岛的海岸边,透过清澈的海水,竟然能仔细地观察到那20多米深的近海底的珊瑚树丛,还有那随着海水摇曳的水草,还有那寄生在珊瑚树洞中的海螺族探出的小头颅,还有那游弋于海底珊瑚树丛中的各种鱼儿们……。
西沙回来后,再仔细观察这块硕大的寿山芙蓉石,大师的脑海一下子有了头绪。于是他认真地根据石形、石色进行设计雕刻。作品D大柸基本形成后,大师又反复经过长时间推敲。并买回书籍,研究海底珊瑚丛中的各种鱼类。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活灵活现,又充满生气盎然的《海之家园》作品。
在创作海洋生物类的作品中,大师还擅长雕刻海鲜盘。摆在他面前的另一块长方形石材是正在设计的一盘“梭子蟹”作品。一位山东客人正期待着他预定的作品问世。
陈桂明大师出生于1964年。1986年他随刘孟祺师傅学习寿山石雕刻。1995年他又在冯久和大师的指导下学习花鸟雕刻。在五彩缤纷的寿山石吸引下,他尝试着雕刻花果篮。冯大师指导他如何根据石色的走向来设计,如何大胆破形。冯大师告诉他,学习寿山石雕要走自己的路,不要跟着那位师傅而一味模仿,他雕什么,就随着雕什么。他怎么雕,你也怎么雕。
1995年,刚好有位朋友送来一块几百斤重又色彩丰富的巴林石,让他雕刻花果篮。这块石的中间是大片的黄色泽,他要设计雕刻一大堆枇杷与菊花。他的这样设计雕刻让整个花篮显得圆鼓鼓的。
冯大师看到后,让桂明大胆的打掉。把中间的黄色石改为雕刻花篮的提手。这一改,使花篮的整个布局大不一样。一是刻了花篮的提手后,就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满篮臃肿。加之花篮提手与周围的花果,显得明显不同,使得作品的布局更觉清晰;二是花篮提手下面的石头,掏空了些,因而在视觉上就显得疏密有度。
冯大师的指导使桂明豁然开窍。但他仍感觉可惜,那么好的黄色石啊!
这块色泽丰富的巴林石,刻就的花果篮在冯大师的指导下取得了成功。目前这件《 花果篮 》作品,珍藏在福州三坊七巷的景福堂艺术馆中,凡是到馆的人们,都在作品前驻足留连。看那红艳艳的牡丹花、洁白的玉兰花、黄色的菊花、含苞欲放的梅花,真是美不胜收!还有那满篮的荔枝、葡萄、佛手、枇杷、苹果、玉米……,都使人垂涎欲滴。花果篮上还有一只形象逼真的知了,篮子下面还有数只锦鸡。它们让整件作品更充满了灵动之气。
作品的成功与作者的勤奋钻研密不可分!
桂明的家在亭江镇的坑里山,又叫金鲤山,山上树木葱茏,时不时的还有松鼠跳跃其间。山上有许多荔枝树,从荔枝结果起他就认真地观察,他发现荔枝果的外壳上密布着如鳞片式的尖纹,其每个尖刺却是有规则的五角尖锥。他收集树林中生长的野生灵芝,把它晒干作为标本。他在冬春季还经常回他连江的老家,具有“生态第一村”的“梅洋”,去观察各种梅花,他了解到的白梅花的花瓣有5瓣;红梅花有的有5瓣、有的有6瓣、有的有8瓣;而腊梅带尖形的瓣有10-12瓣,并且其花瓣往往是向下开的。
正是由于平常认真地观察、写生、研究自然界的花卉禽鸟,溶入到自己的创作中,才使得作者能得心应手。
作者的成功,还与他勤奋好学好问密切相关。作者不单对冯久和大师勤勉问教。他对其他师傅,同样也认真向学。在花卉的雕刻技艺上,他一直牢记冯大师的教诲。他说,冯大师曾告诫他,寿山石雕刻不论刻牡丹、玉兰花、菊花,还是刻梅花。不能如真花那样刻的薄如纸,那就不耐看,又易折!要有相对的厚度,要给人感觉每瓣花瓣都充满水分,再加上寿山石本身所具有的丽质,就更显得美丽又动人。
正是由于这样的勤奋,多年来陈桂明大师佳作颇丰,他的经典作品有《荔枝果》、《天鹅湖》、《花果篮飘香四溢》、《满堂花香》、《延年益寿》、《天道酬勤》、《吉星高照》等等。作者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