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电子报 >

四大名石如何在新常态下发展

来自:未知   发布者:林端雄   发表于:2016-11-29 08:39   点击:
近几年,我国国内经济进入了新的转型期,艺术品市场也在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影响下,告别了“高歌猛进”的时代,进入了“不温不火、平稳增长”的新常态。在这新常态下,艺术品市场面临着新一轮的“洗牌”,各类艺术品由过去的礼品市场向收藏市场转型,市场整体面临着整合、分化、淘汰的趋势。这轮“洗牌”,也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了寿山石、青田石、鸡血石、巴林石这四大名石的市场环境中。作为名石(福州寿山石)产地的地区政府,面对市场调整出现的新常态,我们想以“三个关键词”来诠释打破名石市场发展壁垒的破局之举:
第一个关键词是“走出去”。从2005年起,“中国名石雕刻艺术展”一直由我们四大名石地区政府在四大产地(福建福州、浙江青田、浙江临安、内蒙古巴林)轮流举办,无论是收集、欣赏还是品评都局限在孤芳自赏的“圈内”,且一直延续着“只展评,不销售”的展会基本模式,始终保持着“圈内热,圈外冷”的尴尬局面,影响力受到一定制约。要适应市场新常态,首先就要打破这一制约。台湾收藏家侯金靖就曾直言“中国13亿人口,有3亿多个家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家庭里有玉,所以在经济变动的时期,玉的市场基本不受什么影响,与四大印石相比拥有一定的稳定性……”这段言论,无疑振聋发聩地提醒我们,谁的圈子辐射面大,谁就在市场经济转型期中占据优势。要打破“圈内热、圈外冷”的制约,就要“走出去”,从一成不变的四大产地走出去,走向全国一线、二线大城市,改变各自为营的宣传模式,改变“只展评,不销售”的展会基本模式,增强联动机制,拓宽辐射面,把名声打响,把市场做大,扩大四大名石的认知群体、鉴赏群体以及消费群体,以多元化的方式为创作者、经营者和收藏者搭建技艺交流、交易经营、文化交流的大型平台。
第二个关键词是“品牌建设”。之前说到,要以“走出去”的开放理念去拓宽四大名石的影响力,做大市场,扩大四大名石的认知群体、鉴赏群体以及消费群体。但这都要倚赖一个前提作为支持,就是“品牌支持”。做好品牌建设,一方面让“走出去”的多元化战略得以顺利实施,不会沦为纸上谈兵,另一方面能把市场在新常态下遭遇的新挑战化为新机遇。今年年初,面对市场整体调整造成的影响以及新兴外来石种来榕镀金的局面,福州寿山石在加强寿山石地理标识保护的前提下,提出了打造“天下石,福州工”的文化品牌理念,并在赴澳门参加“寿山国石,澳闽争辉”的活动时,抓住契机,联合当地媒体对“福州工”品牌进行了大力宣传,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一品牌的适时打造一方面让“走出去”的寿山石雕的艺术价值得以更深入推广,同时拉近了民众与寿山石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扭转了因市场经济调整带来的被动局面,为寿山石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契机。
第三个关键词是“文化与创新”。现阶段,资源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可以说已经达到饱和,文化软实力的较量将成为新常态下市场竞争的重点。换句话说,也就是如何提升文化附加值,使原材料资源从初级产品演变为高附加值的艺术品。这就需要我们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注重文化延生,提高石雕的文化品位。以寿山石雕为例,其囊括了雕刻、书画、篆刻、民俗、宗教等多种文化,尤其是篆刻,对提升寿山石雕的文化内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金石篆刻,由于集印材、钮式、篆刻“三美”于一身,又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是艺术品市场中备受热捧的收藏门类之一。在全国各大寿山石拍卖中,无论是早期的重要篆刻大家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等人,还是现当代的篆刻名家潘主兰、陈子奋、林建等人的篆刻作品,表现得均可圈可点,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更大的发展潜力。如果在“中国名石雕刻艺术展”中鼓励并提高篆刻作品的比例,对提升四大名石雕刻的文化品位和文化附加值有着积极的作用。二是进一步加强专业艺术评论在艺术展中的参与度。艺术评论是评论者针对特定的艺术作品进行的品评和解析,重要的艺术评论甚至被称为“艺术前史”,对提升艺术作品的市场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最为典型的例子如英国艺术评论家罗斯金对透纳与“拉斐尔前派”的绘画评论,不仅使自己成为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品位代言人,而且影响到了欧洲后期的美术史写作。毋庸置疑,艺术评论和艺术展会具有天然的孪生关系,而展会现场也是发表艺术评论的最佳现场。在历届名石艺术展中,我们各产区也开展了类似的现场技艺评论活动,但依然缺少系统化的,独立的艺术评论群体。若要在新常态下,继续保持石雕作品的文化活力和生命力,推进技艺间的不断融合,进一步加强专业艺术评论在艺术展中的参与度是不可缺少的举措。三是刺激石雕创作的创新发展。一位寿山石业内专家曾指出:创作者应为每一刀负责,为一块石头的长期流传负责。如果寿山石雕的艺术品质下降,会让原有的收藏者转移兴趣。这番话不但触及了寿山石行业长远发展的“七寸”,同样也暴露了我们其他名石行业发展安于现状,不求创新的问题。市场调整期的到来,正好给了我们反思的机会,尤其是对大批的创作者而言,可以趁机审视自己的创作,以及创作的价值和意义。那么石雕创作该如何创新发展呢?一位雕刻大师曾一语中的:“寿山石雕刻者要创新,首先要有很深的创作能力积累,其次要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最后要有很强的艺术感悟力”。我们要积极鼓励创作者在具体创作中去实践、去磨练,去感受市场整合、分化和淘汰的严酷,强化“多积累、高修养、促创新”的主流舆论,提供更多的平台和契机促进他们的创新力的提升,为石雕艺术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这是最坏的时代,这也是最好的时代”,但我们只愿意看到它好的一面,因为这个时代仍然留给我们发展的契机,就像习近平主席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所言:“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更多新的发展机遇”。这同样也适用于我们的名石市场乃至整个艺术品市场。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以辩证的思维和积极的心态,去观察、研究、总结、反思市场在新常态下的各种际遇,去主动寻找问题并且尝试找出解决问题的大体方向,最终一定能通过“激活力、补短板”形成更多机遇,汇聚起四大名石发展的新动力,打造出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