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喜欢 文人推崇 --五论福州人“贵石溅玉”文化传统
“天遣瑰宝生闽中”赞颂的是寿山石产于福州,它成为福州人的至宝最爱,成为天价之石,让其它的玉石、翡翠,甚至金、银、珠宝也黯然失色。榕城人“贵石溅玉”之传统由来已久,这也是榕城地域文化的一种特色。如今,走进榕城,四处可见出售寿山石及其雕刻艺术品之商店,据说大小商铺三、五千家,从业人员多达二十万之众。或是走进石市地摊,或是走进“鬼市”购石,在那里评石论艺的个个眉开眼笑,眉飞色舞。“贵石而溅玉”早就是福州人的理念,也是福州人特有的一种禀性。禁烟英雄林则徐尤喜家乡的寿山石印章。现在福州市博物馆收藏有他的名字章“臣林则徐”、“少穆”;闲章“长君子心”、“身行万里半天下”、“大富贵亦寿考”五枚。据说他还亲自篆刻“宠辱皆忘章”带在身边,与老友邓廷桢共勉。民国国府主席林森回福州办事,还特意到总督后街“青芝田”购买“艾绿石”。女作家谢冰心对家乡寿山石情有独钟。曾请篆刻家周哲文篆刻印章“谢公最小偏怜女”。1983年,冰心托回福州的亲人捎回二方寿山石印章,请篆刻家陈石刻闲章,收到闲章后,特意从北京寄来三册《冰心文集》并亲笔题签致谢。
古往今来,许多外省文人和印人对寿山石非常推崇,他们纷纷赋诗吟赞寿山石。清康熙大诗人王士祯与朱彝尊并称诗坛“南朱北王”,两人俱是奇石收藏大家。朱彝尊见到寿山石后爱不释手,发出惊叹:“剖之玟璘具五色,他山之石皆卑凡。”同为浙江人的进士、诗人查慎行,也写有《寿山田石砚屏歌》唱到:“天遣瑰宝出闽中。”赞颂艳丽精美的寿山石宛如“银河中倾滟潋水,灌顶倒擢崔嵬峰。寒光通透月两面,高势喷涌云千重。长擎夜烧烛焰红,表里映彻疑中空。”
1984年9月8日,来自全国各地和港澳台以及新加坡的百名诗人参加福州雕刻总厂举行的“寿山石诗会”。那至美至妙的天籁之声,更是道出了自明清以来,各地文人对精美寿山石的感叹与赞美之情,让寿山石倍增了身价!上海应野平的七律《吟寿山石》:彩石寿山出鼓岭,流传千载抵南金。冰清玉润涓涓净,画友书家处处寻。精品得章更显色,文房有伴足幽深。田黄艾绿芙蓉白,高格由来重艺林。上海钱君匋的七绝《功在印坛是寿山》:万朵云霞几度攀,珠光宝气绝人寰;风霏皖浙千家刻,功在印坛是寿山。上海韩天衡的五绝《斑斓五彩篇》:寿山一片石,印坛两重天。吴赵争胜处,斑斓五彩篇。都是当今名流赞颂寿山石的名篇佳句!
自古以来,名人文人喜爱寿山石。他们为精美的石头注入了不同凡常的文化内涵,使这块质朴的天然珉石绽放出前所未有的文化光彩。尤其是许多出自儒家和道家的文人,他们把原本赞颂玉石的许多中华传统的观念也直接移植到寿山石上来,从而让这块闽产珉石具有了与中国各地玉石一样的文化品格,他们给予寿山石以温润、和谐、高洁、刚毅和坚贞等品德,让具备玉石灵气的寿山石也成为高洁人品、和谐人际和坚贞民族气节等美好价值与事物的象征。通过突显人称“石帝”之田黄石的“细、结、润、腻、温、凝”的石质,赋于田黄以“人石一体”的“君子”形象,给予寿山石以全新的文化解读,从而使寿山石也成为中华玉石大家庭中的一种文化象征。所以,笔者认为“百姓喜欢,文人推动”是福州人产生“贵石溅玉”观念的根本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