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通知公告 >

桃李满天下——写王铨俤大师

来自:未知   发布者:郑宗坦   发表于:2020-04-17 10:35   点击:
       1968年文革,无书可读的王铨俤只好跟随舅父林元康学习寿山石艺。林元康艺人擅长人物雕刻,尤其对传统人物渔翁、罗汉的雕刻很有特色,年轻的王铨俤如鱼得水,他痴痴不倦地学习着。舅舅还请冯志登艺人教其刻牛,又请姜世桂艺人教其刻寿星公。
为了让其全面掌握寿山石雕技法,元康师让他为雕刻厂加工雕刻品如人物、牛及各种图章印钮头雕刻。
1973、1974年福建省的松溪县发掘开采出松溪石。王铨俤与林炳生艺人的儿子林荣发等6人一起赴松溪县担当石刻师傅。
社会的历练,让王铨俤具有了一定的雕刻基础。
 
     1978年福州工艺美术学校恢复招生,渴望学习的王铨俤毅然报名。
那时候学校还没有正规的校舍,而是租住在建新镇(现金山片区)的横江渡的民房与牛栏作教室。条件虽然很差劲,但学生们都很刻苦。
那时又遇到非常棒的高金旺老师,他教大家泥塑。在临摹石膏人像后,高老师就让大家在同学之间对塑。大家还努力学素描绘画及艺术理论的学习。
三年的工艺美术学校深造,让王铨俤在工艺美术理论与实践上得到很大的提升。
对这样的理论与技术上的突出学生,学校毅然决定要他留在学校任教。
1981年,福州工艺美术技术学校成立,他们更需要王铨俤这样兼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老师,于是硬把他拉到技校任教。
2006年福州工艺美术技术学校合并入福州旅游学校。
 
         从1981年到2016年,整整35年,王铨俤站在学校的讲台上与坐在雕刻实践的工坊里为学生授课。培养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学生,可真是桃李满天下。
经过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学习的王铨俤,在寿山石雕技艺上的提高,可真是质的飞跃!
他不单只是以前厂外加工时的模仿雕刻,而是能够依据石形、石色进行艺术创作。特别是掌握了在寿山石的色泽取巧上的技法,还掌握了作品的构图布局,并在人物的表情刻划上栩栩如生。
以他的经典作品《钟馗嫁妹》为例,钟馗嫁妹是民间流传的一个生动的传奇故事。同乡好友杜平曾有恩于钟馗,为了了却生前的心愿,钟馗于除夕之夜亲率鬼卒返家,护送妹妹嫁给杜平。作者巧妙地利用寿山石自然色调的美,精心表现出钟馗送妹千言万语,小妹别哥依依难舍的情景,十分感人。鬼尚如此多情,人与人之间更应以友情为重。
同样的,王铨俤大师雕刻的众多的渔翁形象,每件作品都在取巧与情感的表现上颇具特色。
还须谈及的是王铨俤大师的“观音”形象的雕刻,“观音”是佛教题材的神,许多大师都有自己的表现手法,经过美术熏陶的王铨俤大师就与众不同,他是集木雕、石雕、牙雕、瓷塑、摩崖石窟中前辈塑造的“观音”形象于一身,显得更慈善。既有佛祖慈悲为怀的庄严,又具有平易近人的美感与魅力。
由于王铨俤大师在人物题材雕刻上造诣与影响,许多收藏家就拿来石头让其加工雕刻工艺品。其中一位收藏者就送来一块长达1.6米、高0.7米、厚0.68米的寿山石,要让他雕刻“梁山108条好汉”。
 
      他拿起凿刀反复的探测这块寿山高山石的质地与色泽,进行设计布局。但石中的许多砂岩让他止步不前。
经不断的酝酿,大师认为这块硕大的寿山石只适宜刻山水,但自己未刻过山水题材的作品。他与收藏者商量,对方同意他的意见,但还是交给他完成。
刻什么呢?美丽的福建武夷山水闯入到他的脑域。
 
      也只有武夷山的山山水水,能一起汇聚在这块石材的立面上。他把武夷山的大王峰、玉女峰、天游峰等突出表现在构图中。他又让坐在条条竹排上的游客奔流激荡在九曲十八溪。他在学校学习的美学理论全部应用到自己的技艺实践中。他注意构图的各种散点透视的应用,且注意疏密对比,峰峦之间云雾交错;他注意俏色的运用,松林叠嶂、翠竹成林,让人览尽千峰秀色。整件作品给人以结构严谨,气势磅礴之感。作品取名《碧水丹山》,现陈列在寿山村“福州寿山石馆”,进门的首件作品。
作品一炮打响,为自己树立了在寿山石雕山水题材雕刻方面的地位。
最近,铨俤大师又组织他的学生一起创作雕刻“长征组雕”等红色题材的山水作品。
我们期待着!